袁世凯现在最头疼的是后院起火,是直隶、山西、东三省的革命党。说到北方的革命党人,不能不谈到一个人的名字,就是辛亥革命的先驱——吴禄贞。
吴禄贞近代民主革命家,字绥卿,湖北云梦人。
在云梦县城的西郊,有一个名叫吴家台子的小村庄。一八八零年三月六日,在一户书香人家,有一个男孩出生了,他就是吴禄贞。
这个四周环水、绿树荫翳的村子,就是他童年活动的天地。
六岁时,入村里的家塾读书,已显出他过人的天资。他不仅理解力、记忆力超过其他孩子,而且才思敏捷。
至今在家乡仍流传着他对对子的故事:一天,先生出了个上联:“春风催绿柳,”无人当场能对上,问到他时,他脱口而出:“大泽起龙吟。”
先生不由暗叹:“此子有奇志!”云梦古为大泽,那么答此联的孩子莫非日后将要干出一番虎啸龙吟的大事来!
稍长,转入义堂镇一私塾就读,那时他写出了这样一幅对子:“一拳打倒亚细亚,两脚踢翻欧罗巴!”表达他对鸦片战争后试图吞并、瓜分我国的欧、亚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愤恨,写出了自己要把他们都打倒、都赶出去的决心!他那稚幼的心灵上,已种上了爱国、报国的种子。
他又是个活泼、淘气的孩子。爱爬树、喜游泳,并习家传的“吴门神棍”。大树、池塘、濠沟都成了他练本领好地方,他练得身体矫健,练得有了武功的底子,为他后来戎马生涯打下了基础。
吴禄贞九岁时,他长年在外幕游的父亲吴利彬,回到了武昌设馆教书,举家迁往武昌。值得一提的是他是在母亲先走了一段时间后,自己独自一人找去的。这之前他从未出过远门,更没到过武昌,小小年纪敢于一人前往,那胆子实在是非常人可比。
十至十五岁,他跟父亲在武昌读书。父亲吴利彬,学识渊博,不仅通晓经书,而且懂得格致学。所谓格致学,也就是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吴利彬还自己制作几何图形讲解几何。
禄贞虽说善诗能文,被人视为文学天才,可他却不热中于走科举之路。
他认为那些四书、五经之类的东西,对于改变当时中国的落后状态无益;不如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更为有用,所以他在学格致学上大下工夫。
课余仍爱舞剑弄棍,又喜读兵书,并给自己起号叫“梦泽雄”。他的故乡云梦,古为云梦泽,由他为自己起的这个号,可看出他少年时,已有壮志。
十五岁时,父亲外出讲学,归途中病逝。一家人生活遂陷入困境,搬入戈甲营一陋屋生活。为分担母亲肩上的生活重担,他辍学做工,成了“湖北织布局”的一名小工。
禄贞每天天未亮就来此做工,晚六时才收工,每天劳动十几个小时,只能得到一角多工资!工人们在那儿不仅受剥削,更由于劳动条件差,时有事故发生。
那些洋监工、技师随意打骂工人,再加上中国工头的欺侮,他们过着非人的生活。
下班时,工人必须在厂门口接受搜身。
一次,一个姓袁的工头,借机调戏一名小女工,被禄贞看见,他上前打了工头。
工头大怒挥鞭就要打他,但由于引起了众怒,未能得逞。
禄贞不甘受这份气,决意离开这家工厂。
一八九五年清廷与日本签定了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后,引起了国人的愤怒,纷纷起来声讨;台湾则爆发了“反割台”斗争。
禄贞痛感国家的衰落,眼见当时的列强图谋瓜分中国,他认为只要国人齐心,力挽狂澜,就会有助于国家转弱为强,于是萌发了投军卫国的念头!
一八九六年一月,张之洞调回湖北任湖广总督。他张榜召募新兵,应募者必须年满十六周岁。
而吴禄贞年龄尚不足十六,他前去应试时。为了闯过了报名关,他搬出“春秋战国时代,就有童子汪漪执干戈以卫社稷”的例子,说服了负责报名的军官同意他报名。
考试时他写文赋诗,表明自己投笔从戎之志。
其诗云:“开卷喜读战国策,濡笔爱草从军赋。安得一战定三韩,投笔从戎争先赴。”文章讲述了书香门第出身的他,投笔从戎为报国。他的试卷颇受张之洞赏识,命人油印后散发各营,以鼓士气。
他被录取在工兵营当兵。
吴禄贞入伍后,刻苦操练,钻研《西法类编》等兵书,成为士兵中的拔尖人材;一年后被张之洞指名选派入湖北武备学堂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