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51看书网 > 全职穿越者 > 第四八三章 藩镇割据

第四八三章 藩镇割据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杨丰在乾元三年结束远征。

当他带着大军返回离开近两年的碎叶时候,安史之乱已经平定。

郭子仪率领大军打赢了第二次相州之战,在田承嗣和武令珣等人的引诱劝降下,安庆绪的大将李怀仙发动兵变,安庆绪帅少量亲信逃亡,李怀仙率领叛军主力以相卫等州向郭子仪投降,东线的尹子奇见大势已去同样以魏博等州向郭子仪投降。他们两家各拥数万精锐,李亨为了尽早结束这场持续多年的战争,索性也封他俩分别为相卫节度使和魏博节度使,前者领相卫洺邢四州,后者领魏博贝澶四州,也就是现代济南向西的黄河与太行山夹角一带。

而安庆绪逃亡后投奔史思明,但在范阳被史思明所杀,史思明以其首级向李光弼投降。

但史思明的部将,安禄山的干儿子安忠志,却单独在定州率领所部向郭子仪投降,为了分化其势力,李亨除了以史思明继续做为范阳节度使以外,又分易定沧冀赵五州设立成德节度使,以安守忠为成德节度使,并赐名李宝臣。

但至关重要的恒州,也就是现代的正定划归河东节度使,使朝廷的军队保持随时出太行的战略优势,同样河阳也单独设立河阳节度使,使朝廷保持随时自河南北上的战略优势,再加上属于朝廷的滑州和郓州,黄河沿线三大渡口就全部控制在了朝廷的手中,以后这些家伙再反叛,对付起来也就容易得多了。毕竟谁都明白这些骄兵悍将们是不会真正老实,他们都控制着富庶的平原,治下人口哪怕少得也得上百万,比如魏博节度使所辖的魏州战前人口达到了恐怖的一百一十一万,而同样归魏博节度使所辖的贝州战前人口也达八十万……

呃,这就是魏博横行中唐的原因。

这时候的河北几乎是大唐人口最稠密地区,这一点甚至超过关中,关中除了京兆这个近两百万人口的巨无霸之外,其他很少有过三十万人口的州,但河北几乎很少有低于这个数字的州,魏州人口直逼东都河南府,甚至超过扬州加太原再加大唐的西京凤翔府的总和,也超过了以富庶闻名天下的成都,囊括曾经南方政治经济核心金陵的润州。这个现代几乎无人注意的名字其实是大唐人口的第三大行政区,若论人口密集度,恐怕还得是排大唐第一的,因为无论长安的京兆府还是洛阳的河南府,辖区面积都比魏州大得多,庞大的人口数量才是河朔三镇横行两百年的原因。

同样也是李亨只能暂时容忍他们继续当土皇帝的原因,真要旷日持久地打下去,除非再把杨丰叫回来,他是真没什么把握彻底打赢。

但叫回杨丰他又怕杨丰搞事情。

所以他必须得做些妥协。

就这样持续整整五年的安史之乱终于平定了,大唐也开始了藩镇割据时代,河朔四镇,青齐的李忠臣,平卢的侯希逸,安南的高仙芝,不管承认不承认,实际还有西域的杨丰,原本就不是朝廷能管的黔中赵国珍这都已经形同割据。他们自己收税自己养军自己任命地方官员,朝廷除了派个监军任命个副使偶尔收个贡献之外就基本没什么能要求的了,这些家伙能和朝廷相安无事,继续做着朝廷的封疆大吏,李亨就烧高香了。

好在这时候吐蕃的威胁也已经被解除了,在逻些被杨丰攻破,五万吐蕃精锐全军覆没于印度后,青藏及康桑的吐蕃贵族纷纷割据,并且竞相向大唐称臣,成为大唐的羁縻州,反正李亨对他们的要求也仅限于此。

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紧接着南阳郡王杨丰就带着被他俘虏的,包括吐蕃赞普在内数百名吐蕃王公贵族入朝献俘,同时还带着印度各国的贡使,也算是给足了李亨的面子,当然,也让大唐战神的光辉更加耀眼了。因为郡王已经是大臣爵位的极限,而这样的大功又不能不给杨丰加官晋爵,所以李亨干脆给他加到了三公的老大司徒,又给他加一个校检中书令,但以吐蕃被灭为理由迅速撤了白孝德的陇右节度使,同时以仆固怀恩为河西节度使,以浑瑊为陇右节度使,这可都是他最信任的,很显然他害怕哪天杨丰带着大军沿河西陇右路线直捣长安。

另外也是告诉杨丰,西域那边他爱怎么折腾怎么折腾吧,朝廷不会再管了,只要他还是大唐的臣子大家就各过各的吧!

尤其是入朝的杨大王,在给太上皇送去一队天竺乐师和舞女时候,发现太上皇的待遇并不高,甚至可以说孤零零很悲凉,就连高力士都被贬到朗州也就是常德后,愤而怒斥一顿李辅国,并当众打了其亲信程元振,使其与李亨的关系骤然紧张,也让天下百姓看到了杨大王对太上皇的敬爱之情,总之在这次入朝之后,他和朝廷之间的关系再也不复往日,从某种意义上说也算割袍断义了。

不过他对大唐还是一片赤胆忠心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