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51看书网 > 宋王 > 第五九章 以一城全一国

第五九章 以一城全一国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十四岁,哪怕王侯之家的孩子早熟,也还是太稚嫩了。

李秉承以为自己长大了,趁着梁乙埋被俘之后,声望下跌,对朝堂控制力减弱之机,培植势力,巩固王权。

还别说,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他的力量已经快要和梁乙埋势均力敌,甚至在朝堂上的话语权已经略占上风。

些许的成就让李秉常有些飘飘然了,少年心性终究不够沉稳,他急不可耐地想要彻底掌控权力。

李秉常认定,他需要一场战争!一场可以让自己抓牢军权,建立军功的战争。

他本来是打算主动率军进攻宋朝的,这是西夏的一贯作风,内政不稳的时候就对外开战,转移矛盾。没想到吐蕃人正好给他送来了机会,让他有充足的理由率军出征。

梁乙埋想要劝阻,却无能为力,或者说不愿意介入太多,他终究不是没藏讹庞那种权倾朝野,野心勃勃人。他不想和外甥闹的很僵,这样对梁家,对整个西夏而言没好处。

梁太后也没有阻止,她是用实际行动来告诉儿子,自己是支持他的,并无扶持外戚,把控朝政的意思。

仔细说起来,梁太后姐弟与没藏家,与以往许多的外戚势力有些不同。至少他们都没有取代现任国主的想法,他们这样做,只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维持自己的利益。在这个过程中,事实上首先维护的是整个西夏的利益。

或许在此之前,梁太后与梁乙埋因为自己的冲动,或者一时间的头脑发热,做出了一些错误决定,让西夏遭受了一些损失。但他们在根本出发点上并未改变,始终是维护西夏利益的。只是权力这东西,不存在妥协,外戚与王权之间存在着天然的矛盾。不可避免,很难调和。

李秉常很顺利得到了机会,他并不觉得是母亲和舅舅在表明心迹,表示对他的尊重和支持,而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

带着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扑向了宋朝的西北边境。只可惜。走到就吃了个闭门羹。

面对西夏大军来势汹汹,宋军坚壁清野,坚守城池堡寨,根本不外出与西夏人作战。不管西夏士兵如何辱骂叫阵,宋军就是不出战。

这是陕西路宣抚使林昭的命令,被景思立、种谔、折克行三位将军不折不扣地执行了下去。

西夏擅长的是野战。攻城战中,根本发挥不出骑兵的优势。尽管他们可以长驱直入,但拿不下城池堡寨,注定只能是无功而返。

李秉常无可奈何,只得下令疯狂攻城,拿下一两座城池就是胜利。

当西夏人费劲袭击,将城墙打开缺口时。很快又被击退了。趁着夜晚,宋军在城墙上浇水,寒冬腊月,西北天寒地冻,只需要一个晚上,坚冰如铁。城池的破损补上了,并且变得更为坚固。

最糟糕的是表面滑溜溜的,攀登更为艰难。是以忙碌许久,损兵折将,去没什么收获。两个多月下来,只有四五座堡寨被攻破,还是无关痛痒的那种。重要城池毫发未损,西夏人付出的代价却极为惨重。

这是一场不对等的战争,虽说西夏在兵力上占有优势。处于主动地位。人和勉强算是有了,但是天时和地利却一点也不沾边。

宋军倚仗城池堡寨,坚守不出,西夏苦苦攻城。收效甚微。天时就更不必说了,天寒地冻,宋军住在城中的营房里,遮风避雪,身着暖和的棉衣。林将军还特意为营房设计了火炕,格外温暖。

相比于宋军的以逸待劳,西夏人不仅劳师远征,晚上还眠冰卧雪,寒风呼啸,别提有多受罪了。二十万大军,粮草消耗更大,而风雪不断,交通运输独有不便。粮草供应,给西夏造成了极为严重的负担,前线又一直没有什么大的突破,渐渐就有些受不了了。

出征无战果,李秉常哪里肯走?他坚持继续进攻,奈何西夏大军已经无心恋战,他的命令,开始让将士们越发的反感。尤其是粮道屡次被宋军袭扰之后,他们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种谔在坚守城池的同时,其弟种咏,景思立的弟弟景思谊分别率领两支轻骑袭扰西夏粮道。李秉常有意堵截,奈何骑兵来去如风,踪迹难寻,除非是调动大军围堵,否则难有成效。

这样的情况下,西夏军中还是有骚乱,根本无心战事。折克行与景思立抓住机会,打了两个漂亮的反攻,西夏人损失惨重。这种情况下,李秉常再也坚持不住了。虽然冲动,但他还保持着了最起码的理智。

他知道,继续坚持下去,大军哗变都不无可能。而且宋军会随时发起反攻,以眼下的情况难以抵抗,简直就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惹了个大麻烦。

西夏退兵的同时,折克行、种谔与景思立趁势追击,摆出一副大举反攻的架势,李秉常立即有些慌了。他知道,这次自己失败了,而且败的很惨,威望不仅没有提升,反而更加让人失望。

无奈之下,只有传令兴庆府,请梁乙埋前来主持东线防务。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举,毕竟整个西夏的安全更为重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